刘嘉颖:降临


“降临项目”,归因自电影《降临》中关于语言、文明和沟通的讨论,也归因于互联网和加密艺术领域之讨论:共识和去中心化。“降临项目”将呈现Crypto ZR多年来的系统性工作,并试着展示Crypto ZR加密艺术宇宙之运作方法。Crypto ZR将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,一个基于算法、加密、虚拟、数字、匿名、去中心化的世界。我称之为“元宇宙的入口”,如电影《骇客帝国》中NEO停留的那个中间车站。我们的处境也如此,在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的某个车站。

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经济、协约、环境、能源、意识形态、算法宣传、病毒和人性构成的新世界。不仅仅是科技和艺术,而是两者之间,更为细微的关联性,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。

同时,女性主义在科技主导下的现状,泛性别的,无性别的议题,在可被借住的媒介和社群关系中,如何得到理解与融合在我们的元宇宙中。

技术控制与反思和反叛的艺术,往往来自于构建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张力。同样,也反应在人类认知和人性发现之间。

这些都与Crypto ZR在作品中呈现的种种情况相关,并经历时间。降临项目,也是基于时间的作品。技术和艺术的美感,也都来自于基于时间的变化。对时间的感悟和身体的老化,构成人对自然、动物、世界万物之联系。

Crypto ZR不仅仅是技术的用户,也是反思技术可能的挑衅者,一位相信艺术是归处的青年企业家、艺术家。

“The power of human connection。”

经济

如马斯克在90年代所认为的,网络金融必将取代实体银行系统。人们也在更猛烈的金融风暴中,苦苦支撑。大部分人经历过的,1997亚洲金融风暴90年代末期互联网泡沫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,及其触发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格局变化,同样反应在每个具体人生活的各个方面。进而衍生出的区块链比特币,是否能在去中心化的陈旧的系统中有所作为呢?依旧是美金为结算单位的系统,是否真的能从传统的金融系统中出走?以及在国际金融全球化中的实际推进又如何呢?而在这一时期的艺术,在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,是以二战后艺术为主体的局面。

2008年也是在经济颓势的情况下,MCH集团开办香港艺博会,后于2013年更名为艺术巴塞尔香港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。这些都是全球金融、科技和注意力的亚洲化聚焦。区块链正是在这样一种全球的图景中正式开始的,全球化经济的复苏,应该也是以亚洲为起始点再次崛起的。中国也正迎来又一个互联网经济的新高峰,腾讯,淘宝、京东创办于2000年前后的企业,以及之后的快手、抖音等,都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拉动下的奇迹。全球物联概念、构建全球社群概念等等。而在现实中,防火墙、国家安全、经济监管等等情况,却在暗示着全球互联的窘境。

在趋同和边界模糊的经济领域,显现的不仅仅是资本带来的噩梦,还有共识和参与的噩梦,以及因为互联网边界所能波及的世界的种种新兴现象。元宇宙也有地区性时差,也有软硬件交互的不完美,而元宇宙所拉动的经济,如外太空经济、生物制药、AI等领域一样,已经占据了全球信息分配的全部。

最近出现的新加坡加密经济危机,硅谷银行危机、瑞士信贷破产等看似没有地缘关联,但却有着时序关系和联系。

艺术

新媒体艺术,后演化为科技艺术,是为了更好的让人理解这一动态的概念之具体化描述。而网络艺术,也因为技术迭代出现的线下化——后网络艺术,而走向与实体融合的新领域。最终这些能否统合在“元宇宙”中呢?还是需要逐步的了解,每个步骤出现的艺术和技术之线索?及其时序关系?在理解加密艺术这个领域的创作,如同理解绘画、雕塑中材料和实现方法、步骤一样,技术和网络世界的每个细节:代码、硬件、声画、习惯、公共性、协约、匿名性等等,也都是材料、方法和步骤。

加密艺术,可以被看作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,网络艺术的递进。

区块链——比特币——Ethereum——Smart Contract——Defi——NFTs——元宇宙

这是一个简约的时序关系,自区块链技术被创建以来,需要知道的基本技术革新节点,及其产物。

新媒体艺术——网络艺术——后网络艺术——NFTs——元宇宙

这是另一个简单的时序关系下,媒体艺术领域发展的约30年的进程。新媒体艺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,而后发生的几个阶段下,人们还没能认清这些提法的具体面貌,或没能完全证明这一概念的具体手段和方法的情况下,就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颠覆美学新名词的时刻。

“我要创造的是系统美感,而非单一作品。”——刘嘉颖

而新媒体艺术在很多情况下,通过新媒介的发明,构成了新的感知关系,以及图像、声音、身体感受方面的转化,进而扩展到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中。那么如何理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,就需要有对技术发展时序的理解,如同颜料的发明之于绘画,新材料之于雕塑,一方面能让人们理解作品及其时代,一方面能让人们继续技术和材料发明的挑战。而因为新媒体艺术笼统的称谓,其包含的方向是扩散的,人们不但需要了解什么可能是新媒体艺术,也需要知道在其时序关系上,新媒体艺术走到了哪里?

可介入的——摄影——电影——声音艺术——录像艺术——网络艺术——后网络艺术——NFTs

不可介入的——生物艺术——机器人艺术——宇航艺术——人工智能艺术

可介入的,是因为技术便捷构成的,现在的结果,试想一下在摄影和电影发明初期,或文字发明初期,发明者和传播者的关系,也就可以理解,可介入性不但来自技术的降维关系,科技手段的一统,还来自与这一行为本身的日常化和普遍化。

不可介入,是指那些门槛高,需要巨大的生产成本,高精尖的技术硬件整合,大型实验室,封闭集约的集体工作,特殊的批准,方能达成的沟通和结果。

在加密领域,也许就是有无加密钱包的区别,也许就是公链NFTs和数字产品的区别,而这一切都不妨碍抛开具体技术手段,对理念的理解和变形。

那么艺术呢?作为一种技术手段,是可介入的。作为不断位移的概念,以及不断外延的领域,是不可介入的。

变革

“艺术参与世界的进程,是我对世界的好奇”——刘嘉颖

在2020年以来的疫情中,人们学会了告别。与自己的亲人,与社会的机制,与自己的生活。在技术统治的社会中,人们开始注重人群感染数量的变化,却没能追问,数据的真实来源,以及算法模型是如何运作的。

2020至2023是一个时代的大变革,技术取代人,更进一步;人开始重新理解,自我和人性,更进一步;超新科技应用发展,更进一步;社群重构,更进一步。

这是我和刘嘉颖工作的环境,科技向前,人减速或加速的社会。是“人类中心主义”被讨论最多的几年,因为涉及到环境变化,人和动物共处,人和社会运作的再调整。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化,俄乌战争,能源危机,金融危机,灾难性气候等等,都在为这个动荡的世界,进一步推波助澜。

你依旧相信能改变这个世界吗?你相信世界会好吗?你相信人可以更好吗?你相信元宇宙和赛博格吗?你相信你的努力能更好的保护动物和环境吗?你愿意为你的社群发声,并做出行动吗?你是否相信能成为更好的人?

“要不到的时候,就给予”——刘嘉颖

技术是公平的吗?AI会比人更加公正,会带来更好的民主社会吗?也许齐泽克说中了开始,没猜到结尾。在最近马斯克的火星工程中,有多少人会是付钱旅行和移民,多少人是因为工作,而乘上同一艘飞船呢?这不正好印证了郝景芳的《北京折叠》,以及众多科幻作品中,对资源垄断,构成的社会阶层关系?

这是我和刘嘉颖讨论技术和现在的一些线索。

而也许《人类3.0》、《未来简史》等书中所描述的,也正在成为可能的现实之一种。

“要对社会目前最新的走向,以及人类面临的自身问题,有足够的洞见。”——刘嘉颖

展览

在伦敦的展览,因为地缘位移带来的,必然让这个项目自然的嵌入到,后殖民,停止仇视亚裔,黑命贵,东欧新难民,脱欧,新皇登基,新金融,通胀,城市更新,能源危机,环保,等等在地性问题。这些对现在的提示,可讨论,不可讨论;可介入,不可介入。让展览处于语境中,元宇宙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,而是在这些问题之上继续累积,反思。或许元宇宙本身,就是人类自主悬置现实问题的策略之一。

在萨奇美术馆,是一次关于人类互联、加密/解密的知识传递。《刘嘉颖:降临》希望能真正成为基于区块链技术,及其诸多发展线索下的一次综合呈现。

“我的作品将成为区块链世界的坐标。”——刘嘉颖

一切都重归最新的元宇宙概念,时序再次跃迁,构成这个展览宇宙的一次超时空旅行。而知识只有在传递的时候,也才有意义。《刘嘉颖:降临》可以被看作是一次主动传播,即所有作品背后的逻辑、做法都将在展览中——共享。

“真相、责任、平等、同情、爱、自我实现、富足、自信”——刘嘉颖

与刘嘉颖合作的三次展览,2021年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,2022年在威尼斯,2023年在萨奇美术馆。每次展览皆为具体目标的实验,北京嘉德中心在讨论存于虚拟世界、加密艺术领域的智性活动,终于以具体的物质界面:录像、装置、雕塑、绘画、拍卖等,完成了线下转化,即为元宇宙思辨之开端。威尼斯展览有新作品和解释文件并置,延续刘嘉颖创作的公众心理和金融技术化线索,展览试着讨论人在认知过程中,创造的东西,一切依附于认知递进的虚拟或真实世界的边界,开始模糊,即为元宇宙之通道。英国萨齐美术馆展览,将通道设置为,知识、元宇宙空间交融的线下项目,视频理念来自教育视频,将技术主导的必然,和艺术创作的挑衅,设计成可被传递的具体方法和步骤。在第三次展览中,刘嘉颖是那个加密艺术领域的领路人,完成了她介入元宇宙的,在场的姿态。回应了人类互联的能量,强调知识可被传递,强调打破壁垒,强调艺术的实验,强调自身之姿态,进而在元宇宙通道中,又进一步。

李振华

写于苏黎世 2023年5月13日